工作时间AM:09:00--PM:20:00

WORKINGTIME

020-1932-3067免费咨询

020-1932-3067
邮箱:
6529822
电话:
020-1932-3067
传真:
+86-020-1526-1408
手机:
136-2242-1584
地址:
‌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前进街620号
最新活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最新活动
禁不住这都第几个热搜了  上传时间:2025-11-11 05:09:07

  10月2日,一名20岁的江苏女孩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党岭乡徒步时,突然高原反应发作,伴随严重失温。

  她和同伴走散后,游客和当地民警开始了紧急救援、背她下山,送到医院紧急手术。

  直到10月13日,她仍在术后昏迷状态,ICU外的父母只得发起网络筹款求助。

  更北边的祁连山冷龙岭,10月5日,251名徒步者(包括15岁的最小参与者)违规从甘肃百花掌进入青海老虎沟。

  救援队出动368人次、9台大巴和无人机,终于救出所有人,但1人因失温和高反不幸身亡。

  一边,是小红书平台众多年轻人对“进山”自由的褒奖,“上班和上进中,我选择了上山”;

  户外徒步,仍然是一种新潮、小众的运动,还没有完全被主流文化所接纳(尤其是你们的父母长辈)。

  央视报道的《2024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报告》中公布,2024年中国户外运动线亿元。

  他们在山路里玩泥巴,喘得像头老牛,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,脚磨破了水泡,脸晒秃噜皮。

  如果是中国人?不好好上学上班考公考编,不好好在家呆着,在山里出了事的话那简直就是——

  学生们刚刚经历过3年的校园封闭式管理,本该多彩而自由的青春,一眨眼,好像要这么溜走了。

  于是在即将离开校园的象牙塔,踏入社会之前,他们聚集在一起,想要做一件平时没做过的事。

  然而他们能找到的最叛逆、最疯狂的事,仅仅也就是通宵骑共享单车到开封吃早餐……因为这几乎是成本最低的“出走”了。

  这和他们父母一代人很不一样——70后、80后经历的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,他们理所当然面向城市,背朝荒野。

  这里有着南方少见的高山草甸景观,很有辨识度,让你快速领略“小阿勒泰”风光;

  当然山上的水和住宿不便宜,但你要省钱的话可以自己背水和帐篷,反正年轻人有的是特种兵的体力。

  上次Sir在武功山就看到乌泱泱的年轻人在重装徒步,自从Sir毕业离开校园,就再也没见过这么多的大学生。

  这个调侃也说明,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徒步列入打卡计划,户外美美的个人照片,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刚需。

  年轻人不想再服从“老一套”——职场中的下位服从、家庭中的长辈权威、社会中的“面子工程”。

  “青春没有售价”的特种兵旅游兴起——日行3万步、一天打卡十几个点,宁愿火车卧铺挤一晚,也要挤出两天野营。

  徒步也并非“吃饱撑的”奢侈:入门级近郊路线只需几百元,长线高海拔虽需装备投入(登山鞋、冲锋衣、保温毯),但比异国度假便宜得多。

  许多人并非资深玩家,而是“新手小白”:体能未达标、装备简陋,只为给青春画上挑战性的一笔。

  四位少女在夏日祭后,将400条金鱼倒入学校泳池,制造了一场“无厘头”的叛逆。

  一个只会玩赌博游戏机,一个养着五个孩子,一个单亲妈妈,一个正在跟公务员出轨。

  高中生把金鱼倾倒进泳池,是因为夏日祭之后这些鱼也将迎来生命的告别日,她们觉得,这是一场对金鱼的救援。

  如果我们的社会没有一种户外文化的传统,那么年轻人不仅要在荒野中徒步,甚至还要在经验和制度的荒野中冒险。

  另一方面,正因为如此,才更吸引年轻人去尝试和挑战,去创造一种上一代人所不曾拥有的文化。

  △ 电影《青红》里老师剪掉学生的喇叭裤、电影《站台》里父亲责骂儿子看《茶花女》

  中国登山协会发布的《2024中国中国大陆登山户外运动事故报告》指出,低海拔登山、徒步、穿越的事故数量高居各类活动前三,近两年三项事故之和占总事故比例80%以上。

  近年来户外组织井喷,但不少机构都没有过正式注册,领队也缺乏系统培训,行业门槛低+不专业,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。

  一旦在平台咨询徒步相关,很多家都保证“路线对新手友好”“零经验也可以”“交钱就能带上山”。

  这些所谓的“入门级雪山”危险不小,很多亲历者反馈“难爬”“绝非有腿就行”,路上还可能出现严重高反。

  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徒步遇险事件,我们经常看见,从管理到公众舆论全方位地堵塞。

  但事故频发,不是年轻人“作死”,而是我们还没有把“野”真正地治理起来。

  高海拔路线需提前模拟心肺负荷,避免高原反应,不要像甘孜事件中的徒步者一样猝不及防。

  经验丰富的“搭子”能cover部分风险,但突发如祁连暴雪,仍需启用卫星电话、紧急信标等。

  规则要求访客一定要在指定的路径上走,待在公园指定的步道和木板栈道上,不能爬野山。

  所以面对户外文化的潮流,需要的不是“堵路”,而是开发辅助设施、培养专业向导、市场化责任机制。

  也不该认为,人从小就应该被圈养在钢筋水泥里,只有升学、就业、生育、二胎三胎这样笔直延伸的轨道。

  去了解,去准备,一起为终点保障,都比简单限制要更好,毕竟,后者只能把他们推向更“野”更激烈的一种发泄。